神经纤维瘤病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名医在身边大爱无疆专访援桑医生王强 [复制链接]

1#

齐鲁网烟台10月30日讯(记者景立婷通讯员成修添祎)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正值壮年,在学术上、在医术上有非凡的成就;他们在国内,可以有优渥的生活条件和优良的研究环境。但是他们却选择舍下牵挂的家人,舍下稳定的生活,奔赴到贫穷落后、疾病肆虐的异国他乡,做一名普通的援助医生。他们诠释了医者对职业和人类生命的神圣承诺,更用爱浇铸起友谊的桥梁,向非洲乃至全世界展示了我们“爱和平,负责任”的大国形象。为此,记者采访到中国援助坦桑尼亚医疗队一员,医院耳鼻喉科医生王强。

年8月,王强加入到第24批中国援助坦桑尼亚医疗队,在坦桑尼亚一呆就是3年多时间。由于王强还担任队里出纳、财务、采购等职责,为保证与下批队员交接顺利,他比其他队员晚回国8个月时间。

王强在为患者诊病

坦桑尼亚地处热带,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。恶性疟疾、结核、伤寒、黄热病、艾滋等传染病发病率极高,援外医生由于经常与患者接触,染上疟疾成了寻常事。王强医生在坦桑尼亚工作期间,就感染过疟疾。“开始是反复的腹泻,一天腹泻十几次,然后是发热,37度。后来检查是疟疾,口服抗疟剂药物,并没什么效果,还是反复低热。头痛、头晕,浑身无力,后来到诊所又静滴了青蒿琥酯,又静养了两个周,才慢慢的恢复了。”因此,为了提高抵抗力,顺利完成任务,王强每天都会坚持跑步、做运动,锻炼身体。

王强说,坦桑尼亚的医生、药品、器材都十分缺乏,当地许多儿童因为疟疾或者其他寄生虫病死于肝脾肿大和腹水。这些在中国国内根本算不上严重的疾病,在这里却成了威胁坦桑人民生命的恶疾。

坦桑卫生部颁发证书

除了缺医少药,在坦桑尼亚行医还要面临不少风险。当地艾滋病感染率高,医生几乎每周都要接触艾滋病感染者,手术时则需要戴两层手套,这对他们的心理是很大的挑战。对于艾滋病人来说,也许不是所有的医生都愿意为他们做手术。但是中国医生有这样的担当,愿意去做这样高风险手术。

中国援桑医疗队的医术精湛,是当地百姓心中的“天使”,提起中国医疗队,人人都有故事要讲。非洲白化病肆虐,患病率高,白化病又容易导致皮肤癌,很多患者因为得不到正规诊治而丧命。一位40岁的白化病患者,耳朵长满恶性肿瘤,在义诊中,被王强大夫发现,并为其手术,最终成功治愈。“感谢上帝,您真是上帝派来的使者,为我诊疗。”手术结束后,患者满含感激地念到。

与前总统姆维尼合影

这种例子不胜枚举,当地一个17岁的男孩,从婴儿时期就咳嗽,家人多方诊治无果,最终带孩子找到了中国医生王强,王强凭借经验判断孩子应该是患有肺结核,因为医疗队当时并没有抗肺结核的药物,王强便带着患者来到医院进行诊治,最终孩子被成功治愈。家人对这位中国医生充满感激。“如果放弃不管,孩子可能最后会咯血,严重会导致死亡。”王强告诉记者。

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。仅靠中国援助的医生以及医疗设备,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地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。除了救死扶伤,培养当地医生,提高坦桑尼亚医疗水平也是医疗队员着力投入的一项工作。在紧张的门诊手术中,王强还手把手地带教当地医生,传授他们手术方法、诊治经验。3年时间王强协助带教见习医生6批,共余人。“当地医生学会了这些技术,然后再慢慢地传递下去,就会逐步提高这里落后的医疗水平。即使有一天,当中国医疗队离开之后,他们也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让当地的百姓享受到更好的服务。”王强说。

谈及这3年最亏欠的,是自己的家人。“我一走就是三年,为了更好地照顾家里老人孩子,妻子辞掉了工作,专心陪伴家人。”王强说到,应该感谢家人的支持和理解,才让我更好的完成救死扶伤的使命。

坦卫生部送行与队员使馆官员集体合影

王强称,这三年于他而言获益匪浅,见识了国内少见的疾病,如卡波西肉瘤、淋巴水瘤、神经纤维瘤等感染性疾病,在诊治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了自己。认识到公众健康知识的宣教的重要性,优生优育,基因筛查和儿童孕妇谨慎用药的重要性;也学习到了坦桑尼亚人民对规则的尊重,对工作的尊重,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;同时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国内医疗技术的先进和高效率。

当然,他会把这三年的收获牢记在心,珍惜当下,把自己的深刻体会分享,更好造福烟台老百姓。坦桑尼亚,也将成为他一生的牵挂。“毕竟在那呆了三年,说没感情是假的,时常会记起那里的点点滴滴,时常会为那边担心。”王强说。

但于坦桑尼亚当地患者而言,大爱无疆,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无私奉献的“中国天使”,才有了他们的健康保障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