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经纤维瘤病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口腔专业笔试考点梳理 [复制链接]

1#

年报考执业医师的考生注意,2月14日开始现场审核,同学们别错过时间!

现场审核需要携带这些资料:

春节期间,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在家看书?今年我们的每个专业的老师都在年末的时候帮同学们录好了课程,自律的同学们坚持到现在应该有不少收获。(不自律的同学现在赶紧去看网课学习吧!)

欣师网校教研团为大家梳理了一些口腔笔试知识点,相关考生记得收藏!

一、麻醉类考点

口腔手术里也会需要麻醉,局麻药物的种类很多,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酯类和酰胺类。国内常用的酯类局麻药物有普鲁卡因、丁卡因,酰胺类的有利多卡因、布比卡因等。

1、普鲁卡因

通透性和弥散性差。(不能表麻)

偶有过敏反应:皮炎、荨麻疹或声门水肿。

扩血管作用,麻醉作用时间较短。(加入肾上腺素麻醉时间延长)

2、利多卡因

起效时间快,麻醉强度大,维持作用时间长。(和普鲁卡因比)

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。(表面麻醉)

1%——2%溶液含1:肾上腺素。(阻滞麻醉)

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强。(心律失常患者首选)

*性较普鲁卡因大,一次最大用量为——mg。

3、布比卡因

持续时间为利多卡因2倍(6小时以上),麻醉强度为利多卡因的3——4倍。

0、5%的溶液与1:肾上腺素共用。(长时手术)

4、丁卡因

穿透力强。(表面麻醉)

*性大。(不作浸润麻醉)

最大剂量40——60mg(2%丁卡因不超过2ml)。

5、阿替卡因(碧兰麻)

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较强。

给药后2——3分钟显效。

适用于成人及4岁以上儿童。

二、手术基本操作--止血

这方面内容较多,不需要死记硬背,但这些知识点还是要理解掌握的。

止血方法包括:压迫止血;钳夹、结扎止血;药物止血;电凝止血;低温止血和降压止血。

1、药物止血:使用药物止血,可分为全身和局部用药两类。

(1)全身用药止血:主要用于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或在大量输血时作为辅助性用药,以增强凝血机制。常用的药物有氨甲苯酸、酚磺乙胺等。

(2)局部用药止血:术中渗血可使用吸收性明胶海绵、淀粉海绵、止血粉等药物。

2、压迫止血:使用外力压迫局部,可使微小血管管腔闭塞,从而达到止血效果。对于较大面积的静脉渗血或瘢痕组织及某些肿瘤(如血管瘤、神经纤维瘤等)切除时的广泛渗血,可用温热盐水纱布压迫止血。对局限性出血又查不到明显出血点的疏松组织出血区,可用荷包式缝合或多圈式缝扎压迫止血。

3、低温止血:借助局部低温冷冻技术或全身低温降压麻醉,也可有效减少手术出血。

4、降压止血:术中使收缩压降至10kPa(80mmHg)左右,即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。但时间不能过长,一般以30分钟左右为宜,对有心血管疾患的患者禁用。

5、钳夹、结扎止血:钳夹止血是使用最多、最普遍的方法,即用蚊式血管钳对看得见的出血点进行迅速和准确的钳夹。故在结扎后剪线时,应尽量减短,避免遗留过长线头,这对整形手术和创面植皮尤为重要。

常用的缝扎方法为贯穿缝合法。

(1)知名或较粗血管的结扎止血。

(2)颈外动脉结扎术。

(3)区域缝扎止血。

6、电凝止血:高频电流凝结小血管而止血,实际上是电热作用使血流凝结,这种方法可使小块组织炭化。常用于浅表部位较广泛的小出血点,有时亦可用于深部止血。其优点是缩短手术时间,减少伤口内线结。

三、口腔感染常见致病菌及其感染途径

口腔颌面部感染常由金*色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链球菌、大肠杆菌等引起。目前口腔颌面部感染最多见的是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。因病原菌的不同,口腔颌面部感染可分为化脓性和特异性两大类,后者指结核、梅*、放线菌等引起的特定病变。

感染途径

1、医源性:医务人员行局部麻醉、手术、穿刺等操作未严格遵守无菌技术造成的继发性感染称医源性感染。

2、血源性:新生儿颌骨骨髓炎常见。

3、牙源性:牙源性途径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途径。

4、腺源性:儿童的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淋巴结感染。最常见的腺源性感染:颌下间隙感染。

5、损伤性:继发于损伤后的感染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